轉載文章已被本站追蹤,公開轉載請註明網址出處,否則會追究喔。 http://0800happy.com/archives/2835

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奧修文摘】接受性

 


接受性(Receptivity)

  現在已經是停止積極尋找答案的時候了,完全將你自己掏空,變得對整個存在具有接受性,只要放鬆、等待、好好享受。

  有一個哲學教授去到南音禪師那裡,他問他開於神和靜心的事,同時又問了很多其他的事。師父靜靜地聽他講,然後說:「你看起來已經疲倦了,你爬上了這麼高的山,你來自一個很遠的地方,讓我先泡一壺茶給你。」

  那個教授在那裡等著,他頭腦裡面的問題還在沸騰,但是當那個茶壺在唱歌,茶香開始四溢,師父告訴他說:「等一等!不必那麼急,誰知道?甚至就在喝茶的當中,你的問題或許就會被回答。」

  那個教授開始懷疑他這整個旅程是否是一個浪費。「這個人似乎是瘋了,藉著喝茶,我那開於神的問題怎麼能夠被回答?」

  但是他的確也是疲倦了,在下山之前喝一杯茶是好的。

  師父把茶壺提過來,將茶倒進杯子裡,茶開始溢到茶盤上,但他還是繼續倒,然後茶盤也滿了,再倒上一滴,茶就會溢到地板上!那位教授喊說:「停!你在幹甚麼?你難道看不出來這個杯子已經滿了,茶盤也已經滿了嗎?」

  南音說:「 那正是你所處的狀態,你的頭腦塞滿了問題,即使我回答你,你也沒有任何空間可以讓那個答案進到裡面去。我要告訴你,從你進入到這個房間以來,你的問題就一直充斥著這整個地方,這間小茅屋充滿了你的問題!回去,掏空你的杯子,然後再來,首先要在你裡面創造出一些空間。」

  你來到一個甚至比南音更危險的人這裡,因為對我而言,空的杯子是不行的,那個杯子必須完全被打破,即使那個杯子是空的,如果你有在那裡,那麼你也是充滿的。唯有當你不存在,茶才能夠被倒進你裡面;唯有當你不存在,才不需要真的將茶倒進你裡面。當你不存在,整個存在就會開始從每一個層面和每一個方向倒給你 。


摘自 「根與翅膀 」

《奧修蛻變塔羅》第十二張牌

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奧修文摘】比較

  


      要提醒你,你是被需要的,沒有人是較高的,也沒有人是較低的;沒有人是比較優越的,也沒有人是比較低劣的,每一樣東西都很適合地在一起。

  有一天,一個日本武士--一個非常驕傲的戰士--來看一個禪師,那個武士非常有名,但是當他注意看那個師父,看著那個師父的美,以及那個當下所表現出來的優雅,他突然覺得自己比較低劣。

  他告訴那位師父:「為什麼我會覺得比較低劣?就在一個片刻之前,每一件事都好好的,當我進入了你的庭院,我突然覺得比較低劣,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感覺過。有很多次,我都面對死亡,但是我從來不害怕,為什麼我現在會覺得害怕呢?」

  師父說:「 等一等,當其他每一個人都走了,我才回答你。」

  整天都有很多人來看師父,那個武士越等越疲勞。到了晚上,整個房間都空了,那個武士說:「現在你能不能回答我?」

  那是一個滿月的夜晚,月亮正上升到地平線上。他說:「注意看這些樹,這棵樹高聳入雲霄,但是它旁邊這一棵很小,它們兩者都在我窗戶旁邊有很多年了,從來沒有任何問題,那棵小樹從來沒有對大樹說:「為什麼我在你的面前會覺得比較低劣?」這棵樹很小,那棵樹很大,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聽到它們有任何耳語?」

  那位武士說:「 因為它們不會比較。」

  師父回答:「 那麼你不需要問我,你已經知道了那個答案。」

  當你不比較,所有的自卑感和所有的優越感都會消失,那麼你就只是存在。一棵小樹或一棵大樹都沒有問題,你就是你自己。一片草葉和最大的星星同樣被存在所需要;這個布穀烏的叫聲跟任何一個佛都同樣地被存在所需要。如果這隻布殼烏消失,世界將會比較不那麼豐富。

  只要往四周看一看,一切都是被需要的,每一樣東西都很合適地在一起,它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沒有人是較高的,也沒有人是較低的;沒有人是比較優越的,也沒有人是比較低劣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比較的。你是被需要的,如果你沒有辦法在我的 「 在 」 裡面感覺到這一點,那麼你要在那裡才能夠感覺到它呢?

  我每天都向你們鞠躬,為的只是要提醒你們說你們是完美的,什麼東西都不缺,你已經在那裡了,連一步都不需要再走,每一樣東西都按照它應該的樣子存在,這就是宗教意識。


摘自「太陽在夜間升起」

《蛻變塔羅牌》第二十六張

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奧修文摘】愛

記住不要貯藏你的愛,也不要算計。不要吝嗇。如果你這樣做,你將會錯過人生。要讓你的愛開花、分享、給予,讓它成長。

  一個偉大的國王有三個兒子,他想要選擇其中之一來作為他的繼承人,但是他覺得很難選擇,因為他們三個都很聰明,而且很勇敢,他們三個是三胞胎,同樣年紀,因此沒有方法可供判斷,所以他就去問一個聖賢,那個聖賢給了他一個建議。

  國王回到家,將他的三個兒子都叫來,他給他們每一個人一袋花的種子,告訴他們說他要去朝聖。「它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一年、兩年、三年、或更長,這件事對你們是一個試驗。當我回來的時候,你們要將這些種子還給我,誰保護得最好就當我的繼承人。」然後他就離開去朝聖了。

  第一個兒子想:「 我應該如何來處理這些種子?」他將它們鎖在鐵櫃裡,因為當父親回來的時候,他必須按照原來的樣子歸還給他。

  第二個兒子想:「如果我像我哥哥一樣把它鎖起來,它們將會壞掉,壞掉的種子根本就不是種子。」所以他就到市場上去將那些種子賣掉,而將所得到的錢保存起來,他想:「當我父親回來,我再到市場上去買新的種子,還給他新的種子。」

  但是第三個跑到花園裡去,將那些種子到處播種。

  三年之後,當他父親回來,第一個兒子打開他的鐵櫃,那些種子都壞掉了,而且發出臭味。父親說:「什麼!這些是我給你的種子嗎?我給你的種子將來會開花,並且散佈芬芳,而這些種子是發臭的!這些不是我的種子!」那個兒子堅持說,這些就是他父親所給的種子,父親說:「你是一個物質主義者。」

  第二個兒子馬上街到市場上去買種子,將新買妁種子帶回來給他父親看。父親說:「但這些跟我所給你的不一樣。不過你的觀念比第一個來得好,但是還不夠好,你是一個心理學家。」

  他去到第三個兒子那裡,抱著很大的希望,同時有點害怕:「他到底怎麼做?」第三個兒子帶他到花園裡,有干千萬萬棵植物在開花,開出千千萬萬朵花,到處都是花,那個兒子說:「這些就是你所給我的種子,當它們成熟,我就可以採收來還給你。」

  父親說:「 你就是我的繼承人,對種子就是必須這樣處理。」

  囤積者不了解生命,算計的頭腦也會錯過生命,只有具有創造力的頭腦能夠了解生命。那就是花的美,它們不能夠被囤積,它們代表神,神是不能夠被囤積;它們代表愛,愛是不能夠被囤積的。

  多少年代以來,在所有的國家裡,對所有的社會來講,花一直保持是愛的象徵,這並非是偶然的。愛就好像一朵花,當它開始在你裡面開花,你就必須去分享它,你就必須去給予,你給得越多,愛就越成長。如果你繼續給予,有這麼一天會來臨,你就變成一個經常性的、無限的愛的泉源。

摘自 「 禪:似非而是之路 」 第二卷

(《蛻變塔羅牌》第四十九張牌)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巴哈花精相談(2023年)

「只要我們的靈魂與人格處於和諧的狀態,那麼一切將是喜樂與和平、快樂與健康。我們的人格一旦偏離了靈魂所舖陳的道路,衝突由此而生,這個衝突是疾病與不快樂的根源。」(〈自我療癒〉,摘自《愛、自由與療癒》)
「如果我們瞭解『釋放自己,才能真正獲得自由』這個道理,就可以把生命視作是一趟喜樂的冒險;要獲得自由,就必須給與自由;所以當我們願意放下每個接觸到的人以及身旁的每樣事物時,我們自己也就獲得了自由。換句話說,就是不要支配或干預他人的生命,因為欲束縛他人者,必讓自己陷於束縛之中。就像某個被自己財產束縛的年輕人,最後可能無法接受上天的禮物。」(〈讓自己自由〉,摘自《愛、自由與療癒》) ※ 什麼是花精相談? 在約40-60分鐘的會談中,我們會聊一聊目前經歷的情緒狀態,幫助理清情緒的核心,還有適合的花精。諮商師不會針對您目前經歷的生活事件給與任何的建議,因為生命是每個人自由選擇的舞台。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諮商師的角色就像是鏡子,也像是字典,一方面透過聆聽映照出您的情緒現況,另一方面幫助您從花精中獲得助益。 ※ 花精相談適合我嗎? 花精相談沒有任何的條件限制,以下列舉可能受益的人: ● 情緒陷入低潮的人 ● 面臨生活改變的人 ● 壓力大的人 ● 情緒沒有出口,想找人聊聊的人 ● 有長期情緒困擾的人 ● 提不起勁的人 ※ 花精相談需要做幾次? 這是由您自行決定的。情緒就像是洋蔥,是一層一層的,當您開始使用花精,花精會幫助您開始覺察到情緒,繼而穿越情緒,有可能您會開始察覺到過去沒有發覺過的情緒面向。花精是協助您探索情緒洋蔥的好夥伴,但是否使用花精,使用多長的時間完全由您的自由意志來決定。
※ 關於Ajara Ajara接受過完整的三階巴哈花精諮商訓練,曾是巴哈花精認證應用師。曾經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目前除了巴哈花精相談以外,也提供星光藍寶石、靈性按摩、加州按摩。 ※ 會談方式: 目前只有視訊相談唷!會使用google meet,在相談前會將會議連結傳送給您。
請務必在會談之前安頓好自己的空間,使自己安靜、放鬆、網路暢通,沒有打擾。 時間:40-60分鐘。 費用:2023特價900元(原價1200元。)
預約三次:2500元(不可轉讓) 每次相談都附贈花精一瓶,視訊相談花精會在之後寄送給您。 有興趣和Ajara聊聊心事的捧油,歡迎透過「女巫帳篷的日常」FB粉絲頁來訊預約~


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奧修文摘】為什麼沒有人喜歡被批評,而又為什麼每個人都喜歡批評別人?

 

鍾愛的師父:為什麼沒有人喜歡被批評,而又為什麼每個人都喜歡批評別人?

       哥雅提,自我非常的敏感而脆弱,並且非常害怕別人的批評,自我仰賴別人的意見為生。它沒有它自己的實相,它不是一個真實的實體,它不是實質的存在物——它只是一個由別人的意見所拼湊而成的集合體。

       某個人說:「你很美。」你就將它搜集起來。另外一個人說:「你很聰明。」你又將它搜集起來。再一個人說:「我從未碰過像你這麼特別的人。」你又將它搜集起來。然後有一天某個人過來告訴你:「你真是令人討厭!」時,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可能受得了別人的批評?它違背了你過去對自己一貫創造出來的形象。你會反擊,使盡全力和他爭吵,但無論你怎麼做,頭腦都已經銘印下這些意見了。某個人說:「你很醜。」又有人說:「你很蠢。」在這個世界上有千百萬人,而他們全都有他們的意見、喜惡。

  因此,你的自我變成一鍋大雜燴,一個非常相互矛盾的現象。一個部份說:「你很美。」另外一個部份說:「胡扯!你很醜!」一個部份說:「你很聰明。」另外一個部份說:「安靜!閉上你的大嘴巴!你根本就很蠢,再蠢也不過了!」因此人們活在一種很混亂而迷惑的狀態中。他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是聰明還是愚笨,美還是醜,聖人還是罪人——因為可能有一個人將你稱作是聖人,而另一個則將你稱作是罪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有各種不同的道德觀。

  你的鄰居也許是一個基督徒,而你則是耆那教徒,基督徒可以喝酒,沒問題,事實上,耶穌基督本人也愛喝酒。但是耆那教徒卻連夢裏可能也無法想像馬哈維亞喝酒的樣子。那是不可能的事,這個想法本身就是想像不到的。但是對基督徒而言,耶穌曾經做過最偉大的奇跡之一便是將水變成酒。如果馬哈維亞在現場的話,他也許會做出相反的奇跡——立刻把酒再變回到水。

  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你偶爾會喝一點酒,那麼你是一個聖人還是罪人?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說法。在甘地建立的社區裏品茶是被禁止的,更不要說是酒了!茶,可憐的茶,天真無邪的茶居然被禁止!而佛教的和尚世世代代以來都在喝茶。事實上,他們認為茶可以幫助靜心,這或許有一點道理在,因為它會使你保持清醒。佛教的靜心很容易使你打瞌睡:以同一個姿勢坐上幾個小時……只要試試看,十分鐘後你就會開始做夢了。在一個小時後再要保持清醒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茶多多少少會有幫助。事實上,茶是佛教徒發現的,是佛教最偉大的師父之一——菩提達摩——發現的。茶這個名字來自菩提達摩待在中國的時候所住的寺廟的名字。那間寺廟在山頂上,因此被喚做塔(Ta)。而在中文裏,塔的發音近似於茶(cha),因此茶在印度文是chai,在馬拉第語是cha,在英文是Tea,都是來自中文的茶(cha)。

  禪的創始者,菩提達摩發現茶。而天主教則是世世代代以來都在他們的修道院裏釀造酒。你會訝異於天主教的修女和神父一直在釀造最好的酒。年代最久的酒只有在歐洲年代最古老的修道院裏才找得到,年代最久且品質最佳。酒,居然會在修道院裏被釀造?這是哪門子的修道院?是誰決定這樣做的?

  事實上,這再度是有道理在內的。佛教的靜心指的是觀照,而茶內含有某些化學成分可以幫助觀照——它有刺激的作用。因此如果哪天有另外一個菩提達摩出現,然後說:「抽煙好。」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也是有刺激作用的。如果茶可以幫助靜心的話,那麼抽煙也可以。煙現在仍然在等待它的菩提達摩出現,那時你就更可以肆無忌憚地抽煙並且覺得很清高,你抽得愈凶,就會愈像聖人。

  酒會變成修道院的創建之一並不是一件意外。耶穌說:沉醉在上帝之中便是祈禱。耶穌的路是屬於愛之路,而佛陀的路則是屬於靜心之路。佛陀決不會允許門徒喝酒,但是對茶他也許會同意;而耶穌則會允許門徒喝酒,因為酒可以讓人嚐到徹底的解放、沉醉,擺脫自我,忘掉自我以及所有憂慮是什麼滋味,它可以帶給你一個對於那未知的瞥見、滋味。

  但誰有資格決定哪邊是正確的,哪邊是錯誤的?所有這些想法都飄散在空氣中,接著你捕捉到它們,再從這些東西製造出自己的形象。因此它註定會是一鍋大雜燴,不可能會很清楚明確。因此你會很害怕有人批評你,因為他會將你的那堆大雜燴帶到表面上來。你反抗的並不是他的批評,你反抗的是他將那些你一直用某些方式壓抑在自己裏面的問題帶到表面上來的這個事實。他使你察覺到自己的問題,沒有人想要察覺自己的問題,因為如此一來你就得要去解決它了,而這是一件複雜而費力的差事。要解決自身的問題需要勇氣。事實上,你也許根本就不想要去解決那些問題,因為你也許在你的問題上面投資了些什麼——一定是有,因為你已經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這麼久了,所以你一定是對它們有所投資。你也許是不喜歡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會痛苦不堪,也許是因為你喜歡保持痛苦不堪——無論你在表面上說什麼,那時另外一回事。無論你有何說辭,但在內在深處你也許寧可維持痛苦的局面。

  例如說,有個妻子注意到丈夫唯有當她生病的時候才會對她愛護有加,但是每當她健康的時候,他就會完全忘了她的存在。當她健康的時候,他便對她不聞不問;當她生病的時候,純粹出自於責任、義務,他會過來坐在她身邊,把手放在她頭上,否則平常他甚至連看都不會看她一眼。你們可以去問那些丈夫:「你上次看見你妻子的臉,和她面對面是什麼時候?」如果你的狗走失的話,你也許還能認出你的狗,但是如果你的妻子走失的話,你也許得去問鄰居她長什麼樣子,因為他們會比你清楚——就好像你會比較清楚鄰居的太太長什麼樣子一樣。誰會去看他自己的老婆?

  穆拉.那斯魯丁去看一場戲。劇中有一個男人深深地愛上一個女人,演員表現出的浪漫多情讓穆拉不禁對他太太說:「這人是不錯的演員。」

  太太告訴他:「你知道嗎?——那個和他演對手戲的女人真的是他太太。」

  穆拉說:「這樣的話他真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演員了。」

  要對自己的妻子表現這麼浪漫、多情……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在這個國家旅行二十年之久,曾經待在千百個家庭裏,我不斷地看到:當丈夫不在家的時候,妻子似乎都很開心、很高興,等到丈夫進屋子後,她就會開始頭痛,躺在床上。我很注意在看,因為我剛剛也在屋子裏。看到才一分鐘前,她人還好好的——怎麼好像進屋子的不是先生而是頭痛。

  慢慢地,我瞭解到這個邏輯。這其中有很大的投資在內。而且記住,我不是說她只是在假裝頭痛而已。假裝太久也會成真,它會變成一種催眠。我不是說她並沒有遭到頭痛之苦,記住,她也許吃盡了苦頭,而且只要丈夫一出現就足以啟動這整個過程!這個狀況已經發生過太多次了,現在它已經變成一個自動化的過程。所以我不會說她是在欺騙她丈夫,她是被她自己的投資所騙。

  當你有某種自我的形象,而不想要讓它被改變時,批評自然會成為一種干擾。


  你們一定知道小紅帽的故事。

  小紅帽去看她住在森林裏的祖母。壞野狼為了要吃到她,將她的祖母一口吞下,假裝成她的祖母躺在床上。他穿著祖母的睡衣,戴著祖母的睡帽,蓋著棉被。

  小紅帽到的時候注意到事情有些不太對勁,她看著祖母的眼睛問她:

  「祖母,你的眼睛怎麼那麼大!」

  「因為這樣才看得到你啊!親愛的。」

  「但是,祖母,你的鼻子也好大哦!」

  「因為這樣才聞得到你啊!親愛的!」

  「但是,祖母,你的手臂好粗哦!」

  「因為這樣才抱得到你啊!親愛的!」

  「但是,祖母,你的手怎麼會有那麼多毛!」

  「嘿!你到這難道只是要來批評我的嗎?」

  任何事都會有個極限,超過那個限度以後就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了。但是這個故事的另外一面是,每個人都喜歡批評別人,批評讓你覺得很好,如果其他人都很差勁,間接地便會讓你覺得自己很好,如果每個人都是騙子、偽君子、不誠實、狡猾,這會給你一種很棒的感覺:好像你沒有那麼不誠實,你沒有那麼差勁。這使你稍微鬆了一口氣,幫助你繼續不誠實下去,因為別人比你還不誠實。在這個不誠實的世界,如果不跟他們這樣玩的話,你要怎麼生存下去?

  每天一大早翻開報紙會讓你覺得很好——全世界發生了這麼多醜陋的事,這麼多的暴力、謀殺案、自殺、強暴、搶劫,相形之下你真是一個聖人。因此人們不喜歡在早上讀聖經或是吉踏經,而是喜歡讀報紙!讀吉踏經會讓你覺得自己像是個罪人,讀聖經的話,你會開始感到陣陣的顫抖,地獄必定會發生在你身上,你已經在地獄之路了。而且這些經典把地獄描寫的這麼逼真,帶著那麼鮮明的色彩,足以讓每個人讀了都會害怕。但有一件事似乎卻是確定的:你不可能抵達天堂,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沒有人喜歡讀經,沒有人喜歡聽經,那就是為什麼如果你到廟裏去,你會發現幾乎每個人都在打瞌睡。我知道有些醫生要失眠患者去聽宗教佈道。如果沒有任何安眠藥有效的話,不必擔心,去聽一場佈道,它是最有效的安眠藥——至今為止還沒有任何的安眠藥可以打敗它。人在聽佈道的時候就會開始打瞌睡。這是一種保護網,免得自己把經文聽進去,否則聽完後你幾乎可以確定天堂之門將不會為你而開,你註定會下地獄。那些話會擾動你的心神,掀起莫大恐懼,而且你似乎沒有辦法逃離開那些恐懼。

  因此,每一個人都喜歡批評,而且不只是批評——每一個人也都喜歡去誇大別人的錯誤。你試著要讓別人的錯誤看起來好像很嚴重,因為如此一來,相較之下你的錯誤便會顯得微不足道。而神是慈悲的!神就是慈悲!你犯的只是一個小小的錯誤,而且你看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罪人存在。

  當審判日來臨的時候,絕對可以確定的是將不會叫到你的號碼,你不會被輪到。隊伍太長了,而且得在二十四個小時內決定哪些人要下地獄,審判日只有一天,但卻有成千上萬的人要審——成吉思汗、亞歷山大、希特勒、墨索里尼、帖木兒、史達林,還有毛澤東……這些人將會站在最前面。你會是隊伍的最後一個,絕對輪不到你的號碼。如果你用放大鏡看人的話,就可以確定這一點了。

  某晚一群狂熱的群眾衝進籃球比賽的場地,其中一位裁判員認出他的太太也在其中,便把她叫到一旁,告訴她如果她可以在接下來他要執哨的比賽中,離場子遠一點的話會比較好。

  她回答說:「這樣我也站起來噓好了,那也不壞啊!」

  自我不想要被批評,卻又想要批評每一個人。要覺知到自我的這個策略,覺知到他是怎麼樣在滋長自己,怎麼樣在保護自己。除非你完完全全地覺知到所有這些自我狡猾的把戲,否則你絕對無法擺脫得掉它。擺脫自我的束縛是宗教生活的開始,也是門徒生涯的開始。那時你將再也不會擔心別人怎麼說你。

  只要看我就知道了……整個世界都在說我,我甚至不會去讀那些報導。每天早上拉西米都會拿上百份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語言的報導來給我看。誰在乎?如果他們享受製造謠言的樂趣的話,就讓他們去享受好了,讓他們的生活有一點樂子。這完全沒有什麼不對,他們無法傷害到我。他們可以毀掉我的身體,但是他們不可能傷害「我」。我沒有屬於自己的形象,他們也不可能把那個東西毀掉。而且我不會做出反射動作,而是會行動,我的行動發自我自己,而不是由任何人所操縱。我是一個自由之人,我的行動是自主的,而非被人強迫的。

  學習自主地行動的藝術。不必擔心別人的批評,也不要對別人的讚美有興趣。如果你對別人的讚美有興趣的話,就不可能不會在意別人的批評。對兩者保持疏遠、冷淡。讚美或批評都是一樣。成功或失敗,也都是一樣。AES DHAMMO SANANTANO。

摘自奧修《法句經》第二冊

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

【奧修文摘】要如何慢下來?




鍾愛的奧修:要如何慢下來呢?

阿南達·索們:生活既沒有任何目標,也沒有任何目的地,它哪裡也不去,生活就是生活,它沒有目的地。除非你能打從心底穿透這份了解,否則你將無法慢下來。

慢下來無關任何的「如何」,它無關任何技巧和方法。我們總是把一切事情變成「如何」的一個問題。目前全世界都瀰漫著偉大的「如何主義」,而每個人——特別是屬於當代頭腦的人——都變成了「如何之人」?……如何做這個?如何做那個?如何致富?如何成功?如何影響他人?如何贏取朋友?如何靜心?甚至如何愛?不久之後的某一天,一定有個笨蛋會問要如何呼吸?

這一切根本無關「如何?」絕不要把生活降低至技巧的層面,生活如果淪為只是技巧的話,它就失去了喜悅的興味。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它的書名實在是太精彩了——《你必須放鬆》。這個「必須」就是個問題,因為它,所以無人得以放鬆。而現在——你必須放鬆加諸在你生活所有其他的「必須」上面,你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地緊張。如果你嘗試要讓自己放鬆,將會發現自己比先前更緊張,而如果你更是努力要讓自己放鬆,你也就會感覺到愈來愈緊張。

放鬆不是結果,它不是你從事某些活動之後的後果;它是了解的光輝。

這是我想要傳達給你們的第一個訊息:生活本身並無目的。這令人們非常難以接受,為什麼呢?因為人們若生活沒有目標,自我就無法生存。人們之所以無法想像生活沒有任何目標和目地是因為,如果生活真是如此,那我們的頭腦和自我的存在將不具任何意義。

自我能存在於目標取向的視野裡,頭腦則只能存在於未來。設定一個目標,未來就出現了,目標創造思考和慾望能存活的空間。於是很自然地,你會開始很著急,因為生命非常短暫。今天我們活著,明天我們很有可能就離開了——甚至很有可能下一刻就離去。

生命非常短暫。因此如果你有任何目標要達成,你就必須趕快才行,因此你也就一定會時常擔心:我是不是有辦法成功?你將會一直處於內心在地震的狀態——一顆顫動不已的心和時時搖晃的生命,你會總是處於瀕臨精神崩濱的邊緣。設定一個目標,不久之後,你的生命會在心理分析學家的躺椅上完結。

我對生命的洞見是無目地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所有悟道的佛陀的洞見——萬事萬物不為任何理由而存在。一切的一切是那麼地荒謬,如果你能了解這一點,那又何必著急呢?為何要著急呢?於是你就可以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地生活,存在給予你這一片刻,它是來自於神、真理、達摩、道或聖靈的一項珍貴的禮物。

你擁有當前的這一刻:唱一首歌、全然地活,絕不要因為即將到來的未來而犧牲當下這一刻,單純地活出每一個片刻。

人們說藝術是為藝術而藝術,它或許是如此,也或許不是,我不是藝術家,我並不知道。但我要告訴你,生活是為生活而生活,每一個片刻的意義就在每個片刻中,你若因為任何理由而犧牲掉它是很不明智的。因此,你若一旦有了犧牲、延緩的習慣,你會開始因為下一個目標而犧牲現在,然後又因為下下一個目標而犧牲下一個片刻……如此不斷地犧牲下去——為明年而暫時犧牲今年,為下輩子而暫時犧牲這輩子!這是非常簡單的邏輯過程:一旦你開始第一步驟,然後整個旅程就會開始發生,它將會帶領你至虛耗的國度,它讓你的生活就像沙漠,整個過程是不斷地自我毀滅的自殺之旅。

純然喜悅地活在當下這個片刻,那每個片刻就會有高潮的品質——是的,就是高潮。這就是我的門徒在生活的方式……沒有應該、沒有必須、沒有戒律。你們不是來這裡陪我殉道的,你們來這裡是要和我一起享受生命、慶祝生命到生命的最極致。忘掉未來是唯一通往愛、生活和享受的道路。未來是不存在的。

因此,如果你能忘掉未來,如果你能看見未來並不存在,你也就不需要不斷地準備就緒。當你放下未來,過去也就很自然地變的無關緊要,我們攜帶著過去是以防未來萬一有需要,否則誰要攜帶著過去呢?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因此,如果沒有未來,攜帶著過去累積的知識又有何意義呢?它是個負擔,它將會破壞你生命旅程的喜悅。

讓我再次地提醒你,生命是很純粹的旅程:它是一趟此時此刻的朝聖之旅——它從此時此刻到此時此刻,而在二個此時此刻之間是此時—此刻(here-now),,此時此刻包含兩個字母:現在、這裡。

所以,慢下來與你遵循任何技巧無關,因為如果你面對生命的基本態度保持不變——目標取向——你或許可以試著讓自己慢下來,甚至很有可能成功地讓自己緩慢下來,但你卻又開始了另一趟緊張之旅,因為你必須不斷地小心戒備、不斷地提醒自己要慢慢來,你必須經常抑制自己好讓自己慢下來。

你將無法擁有自然流動的能量,你將會很害怕,如果你忘記了那個技巧,你老舊的習慣很快地將會再次出現,它將會再次地控制住你。因為你的習慣已是生命中根深蒂固的哲學信念——你被教導成為有成就的人,你一定要有所成就。

我們打從小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餵養他很多毒藥:野心、成就、成功、富有、名聲。我們開始毒害他生命的根源,給予大量的關注……我們浪費二十五年的時間給孩子有毒的教育。二十五年是三分之一的人生歲月,它是人生最黃金的三分之一,因為當一個人到達二十五歲的年齡後就會開始漸漸地衰老  ——七歲半至十八歲是一個人性發展階段的高峰期,等到他到達二十五歲的年齡時,他就已經錯過了,他已經變老。

二十五年的時光歲月浪費在創造一個成就取向的頭腦……衝突、競爭。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到處都充斥著政治,它甚至也存在私人的親密關係中:老公想要控制老婆,老婆想要控制老公;孩子想要控制父母,父母想要控制小孩——在這樣的關係中談不上一點親密,因為對一個成就取向的頭腦而言,親密是不可能的。他只知道如何利用他人,他無法尊敬他人,他在剝削他人,他和生活的關係就如同馬丁.鮑伯所說的:「我——它」關係——一切相對於他的事物都淪為只是商品而已。

你愛上一位女人,你很快地就會想要把她變成一項商品,你希望她成為你的老婆,而她也希望把你從一個男人變成是她的老公。做為一個男人是很美的,做為一個女人是很神聖的,但做為老公或老婆卻是很醜陋的,這時候愛就已經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法律,親密消失,剩下協議和交易;到這個時候,詩已死亡。兩者都在政治權力中,誰主宰誰呢?

從最親密的關係到最不具人格性的各種關係中,同樣都只是「我——它」的故事,那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創造出很醜陋的世界。因此,索們,當你周遭有那麼多的競爭和競爭者時,你要如何慢下來呢?如果你慢下來,你就失敗了,如果你慢下來你將永遠無法成功,如果你慢下來你就輸了!如果你慢下來你就會沒沒無名,你將無法名垂青史,如果你慢下來,你是誰呢?因為你看不見有任何其他人慢下來。

這就很像你參加奧林匹克的競賽,而你卻問我說要如何慢下來?如果你慢下來,你就半途而廢,你就退出競賽了。而現在,整個人類的生活都變成了奧林匹克的競賽,每個人都在競賽,每個人都發揮到最佳狀況,因為最後的結果攸關生死。有數不盡的敵人……我們活在一個大家都是敵人的世界裡,因為你和每個人都在競爭,他們是你的敵人,他們摧毀你成功的機會,你也破壞他們成功的可能性。

這個充滿野心的世界裡,友誼無法開花,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慈悲也無法存在,我們創造出醜陋不堪的混亂而其根源就在於我們認為我們必須達成某些事情,必須有所成就。

資本主義國家和共產主義國家的哲學背景是相同的,它們並沒有任何差異。共產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副產品,就好像基督教是猶太教的副產品一樣,它們的差別並不大,只是字語改變而已,它由一種語言轉變成另一種系統的語言,但是遊戲規則是一樣的。

權力政治在共產主義國家比在資本主義國家還要強勢,因為我們並沒有改造根基,只是不斷地粉刷牆壁而已。然而不管你是粉刷牆壁或漆上不同的顏色,它們根本不會有多少真正的差別:我們對待我們自己——生活也是一樣。

有位政治人物跑來找我要學習靜心,我問他為什麼呢?他說:為什麼?因為靜心讓人平靜、安靜,而我想要安靜和平靜,所以我才想要學習靜心。

我問他:「你真的想要安靜和平靜嗎?」

他說:「是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大老遠跑來找你的原因。」

我說:「那你第一件要了解的事是——政治的頭腦是絕不可能安靜和平靜的。所以你必須做個選擇;如果你真的想要進入靜心的世界,你就必須要離開政治的世界。你不能同時騎兩匹馬,因為兩匹馬一定會朝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前進。」

他說:「這太嚴重了吧!事實上,我是因為政治上的工作才來找你的,我太緊張了,滿腦子都不停地在想事情,晚上既睡不著也無法休息,我翻來覆去,整個白天和黑夜總是因為政治而焦慮不堪。因此我來找你是希望你能教導我一些靜心的技巧,讓我可以更放輕鬆,讓我能更有效率的在這個世界競爭。我並沒有準備要為靜心付出那麼多,只是希望靜心可以輔佐我在政治上的競爭。因為我從政已有二十年的時間,但卻還未成為我所屬省分的主要首長。」

這個人無法靜心。靜心並非是可以在土壤裡面成長的任何東西,它需要有基本的了解,它的改變必須從非常根本的地方著手,它需要全新的土壤和背景。

一位靜心的人不需費力就可以讓自己慢下來,他不需要練習技巧,任何技巧的練習都不真實,它是非常人為和隨意的行為。避免需要技巧練習的事情——它頂多可以是演技的演出,但卻非真實。然而,只有真理會讓人自由。

一位靜心的人很自然地就會慢下來——並非他試著讓自己慢下來,而是因為他沒有任何需要達成的目標,他不急著要去哪裡或要成為什麼,「成為」什麼的心理已經停止了。當他停止要成為什麼的時候,他就「在」了。而「在」本身就是慢慢的、沒有攻撃性,也就一點也不匆忙。

然後,你就可以全然地品嚐每一個片刻的當下,你可以片刻接著片刻地生活。否則的話,你就會因為注視著遠方的目標、遠方的星星而匆忙不已,以致於你根本沒有時間看清楚事情真實的面貌。

我曾聽說過一則古老的希臘故事。有一位希臘當代最偉大的占星學家:一天夜晚,當他在走络時,因為抬著頭研究天上的星星而忘了附近有一口井的存在,於是他不小心就掉到井裡面。

他掉下去的聲音以及他從井裡邊傳出來的呼喊聲,被一位住在附近茅屋裡的老太太聽跑出來救他,幫助他離開那口井。他非常高興,說:「你救了我的命!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皇家專屬的占星學家。我的收費非常昂貴,甚至連國王也都要等待好幾個月才能有機會與我晤談,但你救了我的命,我可以幫你預測你的未來,你可以明天來找我,我不收取你的費用。」

這老婦人笑一笑說:「少來了!不要開玩笑了!你連前二尺的井都看不見,又怎麼能夠看見我的未來呢?」

這就是地球上人類的生活狀況,人們看不見真實的一切,人們心中總是在盤算著事情應該要如何才對。整個人類最大的執著妄想是事情應該要如何才對。這是很瘋狂的。

一個真正健康的人不會執著於事情未來的發展,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當下立即的實相。而如果你能進入立即的當下這一刻,你也就會發現那最終的,如果你能進入近處的事物,你就會在裡面發現遠方的星辰,如果你能進入當下,那整個永恆都在你的手中,如果你知道你自己的存在本質,你就無需「成為」。所有一切你想像要成為的,你其實已經就是了。

你是神,但你卻忘了自己是誰,你是一位掉入睡夢中的國王,在夢中,國王夢見他們變成了乞丐,現在這些乞丐盡一切的努力要變成國王,他唯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清醒過來。

當我說清醒過來時,你想你要在哪裡清醒呢?在未來?還是在過去?過去的已成為過去,而未來尚未來到,所以你要在哪裡清醒呢?你只能在現在清醒,只能在這裡清醒。當下是唯一的一個片刻,也是唯一的實相,而這實相也是唯一一直都存在且會永久存在的現象。

改變你那要達成目標的人生哲學吧!放鬆!不要有任何理想,不要試著讓自己變的不一樣,也不要試著證明自己具有神性,你就如你自己一般地完美。有著不完美的你是完美的,如果你並不完美,那你將是很完美的不完美,但卻仍是很完美的。

一且你能夠了解的話,何來的著急和擔心呢?此時,你很自然地就會慢下來。此時,你就會好像散步在早晨的微曦中,沒有任何目標,你很享受每一顆樹、每一道陽光、每一隻小鳥和每個過往的人們。 


奧修《智慧之書》第十八章(奧修談阿底峽〈修心七要〉)

【奧修文摘】不作經懺 DON'T HAVE WRONG VIEWS.



不作經懺 DON'T HAVE WRONG VIEWS.

所有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生活應該是直接與實相的立即接觸,而不要有觀點。但假如這是不可能的事,那至少不要有錯誤的觀點。什麼是錯誤的觀點?——就是基於偏見、恨意、生氣、貪婪、野心和暴力的觀點。

第一件事是——不要有任何觀點,過一種沒有哲理的生活,生活是可以不需要哲理的,實際上,最棒和最燦爛的生活是簡單、天真、自然自發、沒有任何哲理的生活。

但如果上述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那至少開始拋棄錯誤的觀點,不要生活在——偏見、憤怒、憎恨、貪婪、野心和夢想中。真實一點、實在一點、警覺一點,多一點觀照、謹慎地觀照每一個行為舉止,因為每一個行為會引發一連串的行為反應。不管你的行為是什麼,它甚至會在你死後仍繼續不斷,因為行為的鏈是不斷轉移的。所以,如果你在世上無法做些美好的事,那至少請不要做一些醜陋的事。

能夠不帶觀點、簡單和純粹的生活是最高層次的可能性,第二種最好的可能性是棄惡歸正,然後慢慢地,你會發現:如果你能抛棄負向的觀點,那正向的觀點也會被你放下。真實的狀況是要放棄負向性的觀點比放棄正向觀點還要困難。

一個人若能放棄說「不」,那他將可以很輕易地放棄說「是」,因為「不」比「是」更鞏固自我的概念。一個能夠抛棄憤怒、憎恨和貪婪之心的人,他也能夠很輕易地就放下正向性的情感。而超越所有現象的二分性是阿底峽和所有成道大師最終的目標。

——奧修《智慧之書》(奧修談阿底峽〈修心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