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文章已被本站追蹤,公開轉載請註明網址出處,否則會追究喔。 http://0800happy.com/archives/2835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摩訶慕德拉靜心 Mahamudra Meditation




摩訶慕德拉靜心,其實是兩種靜心的結合。第一部分稱為拉提漢靜心,讓自己放鬆的站著,等待身體移動的動力自行發生,自發性的移動,讓身體接管所有的動作。第二部分是祈禱靜心,閉上眼睛跪著,雙手向上伸,手掌朝上。感覺身體像是中空的,接受能量向下注滿身體,兩三分鐘後,當感覺能量充滿,彎下腰額頭靠地,把能量傾倒向大地。這麼做至少七次。第三部分,安靜地坐下或躺下,讓自己進入寧靜當中。

-------

 摩訶慕德拉(Mahamudra)就是與整體宇宙同步的最終、全然的高潮。高潮是一種你不再感到自己的身體是物質的境界,比較像是能量、電流在震動,它從最根本的地方深深地震動著,使你完全忘記它是一種物質。它變成一種電流的現象──而且它的確也是一種電流現象。

 你什麼都不用做,就只是待在那裡,放鬆、順其自然,只是等待事情發生。如果你的身體開始移動,你必須允許它,就只是允許它並且跟它合作。這個合作不要太直接,不能變成一種強求,應該只是一種允許。你的身體突然開始移動,就好像被占據了一樣,有一股巨大的能量從天而降到你身上,彷彿有雲霧包圍著你──你被雲霧佔據了,它滲進你的身體,然後身體開始動了起來,你的手舉了起來,作出細微的移動,開始小小的舞蹈,姿勢輕柔,你的身體被舉起。


 在拉提漢中,你讓整個身體放鬆,等待而且配合它,然後你會感覺到一股動力。你的手會自然升起,就好像有人用看不見的繩子在拉它,允許它!接著腳也動了起來,你轉個身,開始輕舞,不合節奏,沒有任何控制。但是當你越來越深入它之後,它會有自己的節奏,不再雜亂無章,有一種獨特的韻律,產生一種規律秩序。但不是由你強迫的,這是你最高的可能性充滿了最底的身體層面,然後移動身體。


 拉提漢是第一步,然後漸漸地,當你做的時候會感到如此的美妙,因為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然而這只是第一步。至少要三十分鐘──六十分鐘會更好──從三十分開始,漸漸地延展成六十分鐘的拉提漢之舞,這樣你才能徹底被淨化,最後以祈禱作為結束。


 當你已經徹底被淨化,且身體感到煥然一新──那麼你已經經歷了一場能量的洗禮,整個身體感到合一、沒有分裂,且身體的實體感也消失了,感覺到它更像是一股能量、一個動作、一個過程,而不是物質──這樣你就是準備好了,接著跪在地上。


 朝向天上舉起你的雙手,閉上眼睛,感覺自己像是中空的容器,空心的竹子,內在是空的,像個陶製茶壺一樣。你的頭是壺嘴,巨大的能量正傾灑在你頭上就像你站在瀑布下一樣,你的確就是會這麼站著;在拉提漢之後你會有這種感覺──它像是瀑布不像只是灑下水而已。


 當你準備好了,它就會更劇烈、更強烈地落下來,然後身體會開始顫抖、震動,像狂風中的葉子般;或者如果你曾經站在瀑布下,你就會知道。如果你不曾站過,那麼去體驗一下感覺看看站在瀑布下是什麼感覺,在拉提漢之後你會有相同的感受,感覺你的內在是中空的、裡面什麼都沒有、只有空無,而且能量流入你,將你完全填滿。


 儘可能深地讓它流進你,好讓它可以來到你身心靈的最深處。當你感覺到──你是如此地被充滿同時身體開始震動時──就彎腰下來,將你的頭放在地上,把能量倒進地面。當你感覺能量滿到溢出來時,將它倒還大地;取之於天,還之於地,你只是成為在兩者之間的空心竹子


 這個過程要做七次,取之於天,還之於地,親吻大地,將它倒回──成為全然的空。倒光它如同你全然地被充滿一樣。然後再次舉起你的雙手,再次被充滿,再次倒光它。這必須做七次,因為每一次它都會穿透身體的一個脈輪、一個能量中心。每一次它會更深入你,如果你做少於七次,事後你將會靜不下來,因為能量將會懸在某個地方。


 這樣不對,能量必須穿透你身體的七個脈輪,好讓你可以徹底地成為中空的通道。能量從天而來,然後回歸大地,你連接大地,你只是傳遞能量給大地。像電流一樣,我們必須接上電線才能通電。能量從天而來,回歸大地。你與大地連接,好像一支管子、中空的竹子在傳遞能量。做上七次──可以多做,但不能少。這將是完整的摩訶慕德拉。


 如果你每天都這麼做,很快地在三個月內的某日某處,你會感覺到自己並沒有在那裡。只有和宇宙同步脈動的能量,那裡沒有人,自我完全消失了,做者(doer)也不在了。宇宙在那裡,你也在那裡,海浪與海洋同步脈動著──那就是摩訶慕德拉,最終的高潮,是意識有可能達到喜樂的最高境界。


 這種兩者合而為一的震動就是高潮。當同樣的事不是與另一個人而是與整體存在發生時,那就是摩訶慕德拉──最大的高潮。它是可能的,我願意告訴你如何去嘗試,好讓摩訶慕德拉這個最大的高潮變得可能。


 拉提漢(Latihan)是朝向摩訶慕德拉的第一步,它允許身體震動,讓身體變成能量,成為非實體的、非物質的,它讓身體融化,解除界線。拉提漢很簡單,一個人放鬆地站著,鬆開來且順其自然,如果你能單獨站著不受他人打擾更好。

──奧修 ⟪存在之詩⟫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無念禪靜心 No mind


無念(no mind)的意思是聰明才智。頭腦是無意義的聲音,不是聰明才智。而當我要你發出無意義的聲音時,我只是在要你將頭腦和它的所有活動扔出去,好讓你保持其後的——純潔,清爽,透明和悟性。
  
親愛的朋友,我要介紹給你們一種新的靜心,它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就是發出無意義的聲音,「無意義的聲音(Gibberish)」一詞源自一位蘇非神秘家,叫賈巴(Jabbar)。賈巴從來不說任何語言,他只是完全亂說,一直到他有了數千個門徒。因為他所說的就是:「你的頭腦沒有什麼,除了無意義的聲音。將它放在一邊,你就會嚐到你內在的本性。」

用無意義的聲音,有意識地瘋狂。帶著完全的覺知去瘋狂,好讓你成為旋風的中心,無論想要發什麼聲音,只是讓它發出來,不要去管它是否有意義或者是否合理,只是將頭腦裏的所有垃圾扔出去,創造一個佛能顯現的空間。

在第二部份,旋風走了,也已將你帶走,取而代之的是佛的純粹與安然。你只是在觀照著身體、頭腦和一切正在發生的事。

在第三部份,我會說:「放開!」然後,你放鬆你的身體,讓身體不做任何努力地、不受頭腦的控制自然地倒下,就好像是一袋米一樣倒下。

——奧修靜心冥想

要領

最初,先做七天靜心試一試,因為那是一段較長的時間足以來體驗它的效果。大約四十分鐘,發無意義的聲音,接著四十分鐘就是觀照和放開,但是如果你想每個階段都延長二十分鐘當然也可以進行。

  第一階段:發出無意義的聲音或有意識的瘋狂

站著或者坐著,閉上眼睛,然後開始說亂七八糟的話——無意義的聲音,發出任何你喜歡的聲音,但不要用語言說,或者用你知道的話說,讓你自己表達你內在需要表達的一切,扔掉一切,完全地發瘋,有意識地瘋狂,頭腦以語言來思考,無意義的聲音會幫助你打碎這種一直是語言化的模式,不用壓抑你的思想,你能用這種無意義的聲音將它們扔出去。

一切都是允許的:唱歌,哭泣,大喊,尖叫,喃喃自語,講話,讓你的身體做一切它想做的事:跳,躺下,慢步,坐,踢等等,不要有間隙,如果你無法找到要發的聲音來說,就說「啦(La)啦啦啦」,但是不要保持沉默。

如果這個靜心是與其他人一起做的話,那麼不要以任何方式與他們聯繫或者去打擾他們。只是關心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不要去管別人在做什麼。

  第二階段:觀照

在無意義的聲音之後,全然安靜地放鬆坐著,集中你內在的能量,讓你的思緒飄到離你越來越遠的地方,讓你自己沉入你中心深深的寧靜與平和中,你可以坐在地板上或椅子上,你的頭和背應該是挺直的,你的身體應是放鬆的,你的眼睛應是閉著的,而你的呼吸應是自然的。
覺知,完全存在於當下的時刻,成為一位在山丘上的觀照者,觀照著經過的一切。你的思想會試圖跑向未來,或者返回到過去,只是遠地看它們——不要評判它們,不要捲入到它們中間,只是停留在當下,觀照。觀照的過程就是靜心,你看見什麼並不重要。記住,不要變得認同或者迷失在經過的事情中:思想,感情,身體的感覺,判斷。

  第三階段:放開

無意義的聲音就是要擺脫活躍的頭腦,寧靜就是要擺脫不活躍的頭腦,而放開就是要進入超越。
在觀照之後,讓你的身體不做任何努力或控制,倒在地板上,躺下來,繼續觀照,覺知著你既不是身體,也不是頭腦,你是與這兩部份區分開的某種東西。
當你在內在前進越深的時侯,你終究會來到你的中心。
每個部份會以鼓聲作為開始。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客棧〉——魯米


〈客棧〉
做人,就像是一家客棧。
每個早晨,一個新來的客人。
他們中,有喜悅、沮喪、吝嗇,
某個一瞬間的領悟,
就像不速之客光顧。
要歡迎並款待每一個客人!
即使他們是一群悲傷之徒,
會掃蕩你的客棧,把傢俱清空,
還是要招待每一個客人。
他們會為你騰出空間
以容納新的快樂。
陰暗的念頭、羞恥、怨恨,
你都要在門口笑臉相迎
並請他們進門。
要心懷感激,無論是誰光臨,
因為他們都來自天外,
前來將你指引。
魯米——
《萬物生而有翼》
----
台東下雨了,涼涼的天氣裡真好讀魯米的詩。以前讀《在春天走進果園》只覺得詩很美,充滿了狂喜。現在再讀魯米,才發現魯米的詩在在指向那不可言說的。那是無選擇的覺知,對存在無選擇的臣服,對當下片刻無選擇的說是。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靜心的兩個誤區

靜心不是專心

  靜心也會有誤區。比如,任何一種導致你專心致志的靜心都是錯誤的。你會變得越來越封閉,而不是變得越來越開放。如果你縮小你的意識,而專注於某一事物。如果你排斥整個存在,而集中於某一點,那麼在你內在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力。這樣「專注」(attension)一詞的意思就轉化成了「處於緊張狀態」(at-tension)的意思了。專注,這個詞的發音,本身就已經給了你一種緊張的感覺。

  專心是有用的,但這不是靜心。在科學研究中──在科學探索中,在科學實驗中──你需要專心。你必須專注於一個問題而排除其他一切事──要專注到幾乎把其餘的整個世界都忘掉。只有你正在專注的問題才是你的世界。所以科學家們都會變得心不在焉。過於專注的人往往總是心不在焉的,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向全世界打開自己。

  我讀到過一則軼事。
  「我帶來一隻青蛙」,一位科學家說,他是一位動物學教授,此刻正微笑著對全班學生說:「這是剛從池塘中捉來的,這樣我們就可以來研究一下它的外表,然後再來解剖它。」
  他小心地打開隨身帶來的包袋,裏面是一份精製的火腿三明治。這位傑出的教授驚奇地看著它。
  「奇怪!」他說:「我清楚地記得我已經吃過午飯了。」

  科學家常常會發生這樣的事。他們只專注於一點,整個頭腦就變得非常狹小。當然,狹小的頭腦也有益處:它更具穿透力,它會像針尖一樣敏銳;它能切中要害,但卻因此錯過了周圍大部份的生命。
  佛陀不是一個專注的人;他是一個覺知的人。他從沒有試圖去收縮他的意識;相反,他一直在努力消除所有的障礙,以便能讓自己更充分地面向存在。要觀照……存在將與你同步。我在這裏說話,交通的嘈雜聲同時存在。列車、小鳥,以及掠過樹叢的微風──在這一刻整個存在彙集在一起。你們在聽我說,而我在對你們說,無數的事情同時在發生──極其豐富多采。

  專注讓你以極大的代價換回小小的某一點:你因此而忽略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生命。如果你在解決一道數學難題,你就不可能去聆聽鳥兒的歡唱──那會使你分心。孩子在周圍玩耍,犬狗在街巷裏狂吠──那都會令你分心。為了要專注,人就必須逃避生活──躲到喜瑪拉雅山上去,躲到山洞裏去,與世隔絕,那樣才可以專心於神。但神並非物體,神是這整個存在,是這一時刻;神是一切。所以科學永遠無法去認識神。科學的唯一途徑是專注,而正是由於這條途徑,科學將永遠無法認識神。

  那該怎麼做呢?重複一種咒語,做超驗靜心,這並沒有多大幫助。由於客觀的探索,由於科研的思維方式,超驗靜心在美國變得相當重要──這是科學實驗得以進行的唯一的一種靜心方式。確切地說這是專注而不是靜心,所以比較容易為科學家們所接受。在大學裏,在科學實驗室中,在心理學研究工作中,關於超驗靜心有過許多實踐,因為這不是靜心。這是專心,是一種專注的方法。它應歸屬於科學專注的範疇;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繫。但它絕不是靜心。

  靜心是如此廣瀚,如此無邊無際,因而是任何一種科學研究都無法達到的。只有當一個人變得慈悲了,這才能表明他是否已經達到。阿法波不會有任何幫助,因為它們亦是屬於頭腦的東西,而靜心與頭腦無關,它是某種超越頭腦的東西。

  所以,讓我來告訴你們一些基本的事。第一,靜心不是專心,而是放鬆──你只需放鬆自己。你越是放鬆,越是強烈感覺到你自己的開放與脆弱,你就越不會僵硬。你會變得更靈活,突然之間存在會開始滲透你。你不再像一塊岩石,你有了空隙。
  
        放鬆意味著讓你自己陷於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因為如果你在做事的話,緊張的狀態就會持續。這是一種無為的狀態:你只是放鬆,只是享受放鬆的感覺。放鬆你自已,閉上雙眼,傾聽周圍發生的一切。無需覺得那是一件分心的事。一旦你覺得那是一件分心的事,你便是在拒絕神。

  這一刻神化作一隻小鳥走近你──不要拒絕。他是化作了小鳥來敲你的門。下一刻他會化作一條狂吠的犬隻,一個哭叫的小孩,或一個大笑的瘋子,不要拒絕;不要抵制──要接納,因為如果你拒絕,你就會變得緊張。所有的拒絕都會產生緊張──要接納。如果你想放鬆,接納才是出路。接納周圍發生的一切;讓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是──你所知道的或你所不知道的──一切都是相互聯繫的。這些小鳥、這些樹木、這片天空、這輪太陽、這個星球以及你和我,一切都是相連的。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如果太陽消失了,樹木就會消失;如果樹木消失了,小鳥就會消失;如果小鳥和樹木都消失了,你就不會在這裏,你也會消失。這是生態學。所有的一切都是彼此緊緊相聯繫的。

  所以不要拒絕任何東西,因為每當你拒絕的時候,你是在拒絕你自己的某些東西。如果你拒絕這些歡鳴的小鳥,你便是在拒絕你自己內在的某些東西。

  如果你放鬆,你就會去接納;接納存在是放鬆的唯一途徑。如果有小事打擾你,那是你自己在認為它在打擾你。靜坐;傾聽周圍發生的一切,放鬆。接納、放鬆,突然之間你會感覺到一股巨大的能量在你內在升騰。

  我所說的觀照,不是要設法去觀照;否則你又會變得很緊張,你又會去專注。只是放鬆,並保持這種放鬆、鬆懈的狀態,只是去看……因為除此之外你又能做什麼呢?你存在著,什麼也不做,接納一切,不拒絕任何東西,不抵制任何東西。沒有掙扎,沒有爭鬥,沒有衝突。你只是觀照。記住,只是觀照。

靜心不是內省(Introspection

  內省是思考你自己。記得自己(Self-Remembering)是什麼也不去思考:是覺知你自己。其中的差別雖是細微的,卻又有著天壤之別。
  西方心理學強調內省,而東方心理學則強調記得自己。當你內省的時候,你做什麼?比如你很生氣;你會開始去想你的憤怒,想它是怎麼產生的。你開始分析它為什麼會產生。你開始判斷它是好還是壞。你開始推理出你之所以會生氣,是因為情況就是如此。你思索憤怒,你分析憤怒,你注意力的焦點是在憤怒上,而不是在你的自我上。你整個的意識都集中在憤怒上:你在看著,在分析,在聯想,在思索它,在設法找出如何避免它、如何擺脫它、如何不再重犯它的辦法。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你會判斷它是壞的,因為它有危害性。你會發誓說:「我再也不會犯這同樣的錯」。你會設法通過意志來控制這種憤怒。因此西方心理學偏重解析:分析、解剖。

  東方心理學強調:「要覺知。不要設法去分析憤怒,這是沒有必要的。只需要去注視它,但要有覺知地去注視。不要去思考。」事實上,一旦你開始去思考了,思考便成了你注視憤怒的一大障礙。於是思考便會覆蓋它,思考便會像一片雲彩包圍它,清晰就會喪失。完全不要去想。要處於一種無思想狀態,要注視。

  當你與憤怒之間不再泛起一點點思想的漣漪時,你就可以面對憤怒,迎接憤怒。你不再解剖它。你不再費心究其根源,因為根源屬於過去。你不再判斷它,因為一旦你去判斷它,思維就會開始。你不再發任何誓說:「我將不再重犯」,因為那種誓言會把你引入未來。在覺知的時候,你與憤怒的感覺同在,同處於此時此地。你關心的不是去改變它,你關心的不是去思考它──你關心的是直視它,面對面地,直截了當地注視它。這便是記得自己。

  這就是其美麗之處:即如果你能夠注視憤怒,它就會消失。它並不僅僅只是在那一刻消失──它在你的注視下消失,從而給了你一個啟示──無需動用意志,無需為將來作任何決定,無需走回它出發的原始地。這是沒有必要的。你現在有了秘決:注視憤怒,憤怒便會消失。而這種注視永遠都是可以做到的。無論何時有了憤怒,你便可以去注視;那樣這種注視便會變得越來越深入。

  注視有三個階段。首先,當憤怒已經產生並已消退;你就好像在注視一條即將消失的尾巴──大象已經遠走,只剩下一條尾巴還能看得見。當憤怒存在的時候,由於你深陷於其中,你並沒有真正覺知到它。當憤怒快要消失的時候,百分之九十九已經逝去──只剩下百分之一,最後一部份還在慢慢遠去,慢慢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那時你就會變得很覺知。這是覺知的第一種狀態──很不錯,但還不夠。

  第二種狀態是當大象在那裏的時──不只是尾巴──當時機成熟的時候,你真正憤怒到了極點,你熱血沸騰,你怒火中燒──然後你便可以覺知。

  接著還有第三個階段:憤怒還沒產生,但它即將產生──不是尾巴是頭部。它正在步入你意識的領域,而你開始變得很覺知,於是大象再也沒有出現。你在它降生之前便已經將它扼殺了。這是一種出生的控制。這種現象沒有發生;因此它也不會留有痕跡。

──奧修⟪靜心觀照⟫

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The Worst Star Sapphire Session



前幾天發現我的照片被放上了星光藍寶石的官方臉書,看到的時候真的覺得......好害羞丫~~
連到莎加培雅的課程網站,發現一張超有趣的照片。這是在課程結束的最後一個晚上,全班同學演出的即興劇「最糟糕的星光藍寶石個案」在完全沒有re過的狀況下,祖師婆本人變成了這個個案的案主。這張照片是在處理她那身為一隻綿羊的前世(兩隻眼睛都遮起來是怎麼樣?XD)
坐在旁邊的我,是她那不會說英語的內在女人(不魯不魯不魯)。......😆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那達布拉瑪靜心 Nadabrahma Meditation


前一陣子翻閱一本老門徒的自傳,突然看到其中有一段提到了那達布拉瑪靜心(Nadabrahma meditation)。
說到作者的一位朋友剛到達普納社區時去見了奧修,奧修問她之前做過什麼靜心,這位原本是佛教徒的朋友便和奧修說了這個西藏僧侶教她的技巧。幾天以後社區便公佈了這個靜心,奧修還為它取了一個名字:Nadabrahma。Nada意思是聲音,Nadabrahma則代表宇宙之聲。
這個靜心一共一個小時,三個階段,全程都是坐著,閉上眼睛。
第一個階段
30分鐘,閉著嘴巴發出類似「嗯」的聲音。
第二個階段
接下來的15分鐘,前7分半手掌朝上,由肚臍畫出去,畫出一個圓再回來,像是在將能量給出去一樣。動作要很慢很慢,慢到好像沒有在移動。接下來7分半,音樂會改變,改成手掌向下,由肚臍畫出一個反方向的圓,就像是在將能量拿進來一樣,同樣的動作要很慢很慢,慢到像是看不出來一樣。
第三個階段
等到音樂結束後,接下來的15分鐘,就只是放鬆地靜坐,直到聽見噹噹噹的鈴聲。
奧修曾經說過,這個靜心一開始是由你發出聲音,但如果你做的對的話,你會發現自己在聆聽這個聲音。
“So in Nadabrahma, remember this: let the body and mind be totally together, but remember that you have to become a witness. Get out of them, easily, slowly, from the back door, with no fight, with no struggle.” Osho
「所以在那達布拉瑪中,要記得:讓身體與頭腦完全的在一起,但記得你必須成為一個觀照者。脫離身體與頭腦,輕易地、慢慢地、從後門走、沒有任何抗爭、沒有任何掙扎。」——奧修
我非常喜歡這個靜心方式,這個技巧每每讓我驚訝,因為它看似靜態,卻有著很強烈的力道。歡迎大家來和我們一起經驗這個獨特的靜心技巧。😘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加州按摩個案

經過了一段準備期,女巫終於可以在台東給按摩個案了!😍
加州按摩是一套從頭皮到腳底的按摩,包括了靈性按摩的靜心品質和源自伊莎蘭的按摩技巧,時間大約是一個小時四十五分。按摩會使用塔其揚按摩霜。歡迎來體驗看看唷~^ ^